教育产业|培德书院X联合国难民署“叙利亚家庭救助行动”
、
“It's not how much we give
but how much love we put into giving.
重要的不是给予多少,
而是带着多少爱去给予。”
——Mother Teresa

冬日的罗马湖畔天寒地冻,培德书院里温情流淌。「一家一世界 · 爱伴成长行」联合国难民署“叙利亚家庭救助行动”全面启动以来,众多的培德家人们积极关注和参与其中,通过爱心亲子手作和义卖,为远方的人们送上力所能及的帮助。

00
初心
让公益和教育紧密结合,持续深入影响更多的生命

刚刚3岁的汤圆,聚精会神的绘制着自己的套娃
如何能让本次活动持续的产生影响?
如何让孩子们不只是“知道”,而是亲身感受到爱和温暖?
如何能让三岁到十几岁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参与方式?
如何能让公益深入的走进孩子的内心,而不只停留在父母捐钱的层面?
如何能让社区里更多的人看见、了解并参与进来?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老师们讨论、发想、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公益和教育相融合;让公益走进教育,点亮和温暖生命,让教育融入公益实践,看见和帮助课堂之外的世界。
「联合国难民署」培德一席谈让老师们更深入和广泛的了解到叙利亚难民的生活,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到他们,从而更好的引导孩子参与进来。
「叙利亚之行」爱心课堂在“世界风情月”的教学主题下,为老师和孩子们增加了一条公益教学线。除本班项目制教学中深入学习的国家外,跟着联合国难民署了解叙利亚文化和难民家庭,让公益不只停留在一次活动的层面,而是走进课堂,走进教育,增加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小家看世界」爱心家庭手作将“家”文化的主题元素与“世界风情月”课程通过木工、扎染、水墨、陶土的中国传统手作给予表达,将中国与世界、“家”与“家”之间进行联结。孩子们得以用身体感受和学习。公益这颗种子,不只种到孩子心里,更持续在亲子之间、在一个家里生长和发酵着。
「走进叙利亚」影像展暨公共教育展,让爱心家庭参与的当下,被更多人看见和感受到,并亲身体验和参与“为在约旦或者黎巴嫩的1个叙利亚家庭提供1天的基本生活救助”实际行动中来。
「一家一世界」爱心手作义卖的产品全部来源于老师和孩子以及家长的手作。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募款,而是自己身体力行带来的成就感和实实在在的帮助。这种亲手创造的成就感,比之简单的募款,对每一个生命的影响更加持续和深远。
这是一次饱含着心意的全新的尝试。温暖美好的活动瞬间,一起感受和分享吧!
求难求拙,老师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需要特别用心用时的专题手作活动——
小恩家为叙利亚难民手工制作的房子“Oasis绿洲“
“手作之前,跟小恩普及了这次活动的缘起和难民的概念,小朋友神情中似乎多了一些凝重,工作得格外专注认真,一直忙碌到最后。小恩给小房子添加了各种他觉得叙利亚小朋友会喜欢的设施:风扇,观光电梯、沙发、屋顶花园等等等等。简直希望魔法棒一挥,这座小木屋就能变成一座真正的房子给难民小朋友遮风挡雨。”
“我们选择做一所房子,因为呦呦看到宣传照片上叙利亚破败不堪的房舍,所以动了要搭一座房子给他们的念头。他给这座房子取名“月亮小屋”,因为“月亮小屋是在黑夜里给人安心和温暖的归宿,是充满爱和希望的地方。”呦呦说,”让我们一起度过黑夜,等待太阳升起。”
“金色的阳光洒在小木屋上,象征着和平与希望。这个作品是同小七一起创作,她先画了手稿,之后测量锯木、细细打磨,我们一同制作了这个充满阳光与爱的房子。手稿剪裁之后,贴在房子的背面,想象力变成了现实。也希望在战火中的叙利亚小朋友,一定要满怀希望,你们的希望终究会实现。”
“无论战乱还是灾难,黄金打造的永恒诺亚方舟时刻作为生灵最后的避难所,希望叙利亚小朋友们能够躲避战争的烦恼,有一个永恒的家。”
“桌布是难得一家三口共同完成的。看到最终呈现出的若隐若现的图案,就会想起当初看似简单而又费工的过程,满心都是暖暖的笑。这个爱的感受,这种体验相信孩子永远都会记得。”
“咕咚说,要把幼儿园的牛奶送给他们(叙利亚难民家庭)。我们的作品取名莲心。莲心通怜心,为叙利亚难民家庭而做,愿他们的孩子幸福安康。”
“套娃就像生命的延续,有一个大的空心娃娃和一个套一个的小娃娃组成,就像伟大的妈妈一代一代养育着自己的孩子。”
老师们展开了“世界风情月”的多元文化课程系列。随着课程的逐步开展,老师们也将“战争与和平”、“地球的另一端”、“我们能做什么”等议题融入与渗透到课程之中,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叙利亚很多小朋友们和他们的家庭的现状。
老师们很认真的看着影片,思考着如何把苦难、爱和力量带给孩子们,又不至于太沉重。
叙利亚似乎离我们很远。我们这里和平美好,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是战争炮火连绵,人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如何能让孩子们更直观的、近距离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我们选取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图片和影片,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呈现。
奧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作品《为了萨玛》,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叙利亚母亲在战争中的挣扎、爱和希望。对孩子的爱、对家园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不因国家和民族而不同。同样令我们动容的,还有面对苦难时,他们展现出来的爱和力量;以及在失去家人的悲痛面前,重新迎向生活的巨大勇气。
妈妈问孩子:“你想帮助他们时间长一点,还是短一点?”
义卖中,孩子们亲身感受到,自己小小双手创造出的作品,也可以被别人“点亮”,那种创造和被认可的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通过义卖,更多的家庭感受到手作中的爱和用心,并且因着这些作品,被联结起来,参与到难民家庭的救助中来。
家书,是世界上最自然最温馨的文体,最真实和深入人心的表达,智慧和温情的传承方式。中国历史上,古有颜氏家训、朱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近有曾国藩家书、胡适家书、傅雷家书等等,现在读来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培德书院的爱心家庭,也为远方素未谋面的家庭用心写了一封家书,寄出我们的祝福。这封家书记录着爱心家庭用心付出的每一个当下,也把这种温暖传递给我们每一个人和远方素未谋面、身陷苦难中的人们。
借由《死亡诗社》的话语:“诗歌、美丽、浪漫和爱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如果今天,大家为了这些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留下了眼泪,这是我们共通的人性,那可能是我们活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意义。”
得知学校要与联合国难民署合作叙利亚项目的那一刻,内心的确被深深触动,同时也很骄傲和欣慰。骄傲的是培德书院仅仅是一所幼儿园,却能够组织这样的践行大爱的活动实属了不起;欣慰的是,我们的孩子在小小年纪就知道了:世界并不全然如他们所见所感受的那般快乐和平静,战火或是灾害使得多少和他们一样年幼的孩子没了家园、学校甚至是一顿早餐。
让孩子对世界有了概念,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别的人是需要帮助的,而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去帮助。也让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心存感激,能够懂得珍惜。
活动中我们能够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但一想到借由这个活动能给那么多小朋友心里栽上关爱他人帮助他者的小种子,我们的心里就觉得十分温暖。❤️



